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83章 封榮國公

關燈
皇帝駕崩,太子慘死,親王伏誅,整個四月的京城,都籠罩在撲朔迷離的猜測之中,流言蜚語充斥大街小巷。

京城日報這個新奇事務,因為沒了約束而大肆發行,不過受到時代和地域的限制,每個月不過發行幾千份而已,每份甚至只要三文錢,賠本賺吆喝,不過比後來朝廷印刷的邸報足足早了幾十年,受到讀書人的熱烈歡迎。

順從天意,應和皇家的需要,把所有罪狀都按在伏法的漢王頭上,不過用詞隱晦,語焉不詳,結合一些官員任命和一些八卦報道,勉強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。

歷經九死一生,獨自逃回京城的平北侯張灝,當聽到帝王已然駕崩這個驚天噩耗後,立時大哭之下暈厥過去,手裏依然死死捏著一封太子朱瞻基親自書寫的信,命他潛回京城制止漢王弒君。

張皇後和滿朝文武感念這位忠肝義膽,在半路上連續遭到追殺的少年,憑著一腔熱血死裏逃生的回來,無不熱淚盈眶,至於其中哭的是真是假,那就沒人能夠知曉了。

經此一段變故,也順便洗刷張灝為何不在北京城的真實原因,消除掉因太子意外暴斃而起的最大嫌疑。

京城日報大篇幅詳細報道灝二爺的英勇事跡,一時間,張灝成了忠臣的象征,聲望一時無兩。

國不可一日無君,經過大臣們一番商議,奏請張皇後恩準,洪熙皇帝第三子,皇後親生嫡子朱瞻墉擇吉日登基為帝,不可避免的,引發天下士林間的爭議,庶長子朱瞻埈的未來從此備受矚目。

僅僅時隔不到兩年,京城又一次舉行國葬,舉國悲哀,洪熙皇帝的棺木暫時停放在祖廟之中,今後陵墓會安葬在太祖皇帝身邊,父子兩人從此一南一北,永世不再相見,而原太子朱瞻基則葬在太宗身邊,祖孫兩人從此能夠相依相伴。

五月十八日,更改國號為正統,尊先帝謚號為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,廟號仁宗。

尊張皇後為皇太後,選民女吳氏為秀女進宮,六月十六日舉行帝王大婚,因受到張灝一力阻止,先帝和太子嬪妃俱都免死,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被從此廢除。

文武百官各居原職,爵位各有封賞,封朱瞻埈為鄭王,即日起就藩鳳陽,皇四子朱瞻垠病死,皇五子朱瞻墡封襄王,因年紀尚小,留京並未就藩,其他幾子俱都封王。

因大哥參與謀反,滕國公唐瑛受此牽連被責令回京閉門思過,好在朝廷有張家父子,並未如歷史那樣丟官奪爵,只是今後很難再被朝廷重用。

成國公朱勇升為北京守備提督,這位謀略並不出眾的兄長,頓時成了手握重權的大將,可惜來自五個都督府的制約,遠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風光八面。

張灝被封為榮國公,上柱國,太子太保,加綬宣威將軍,妻子沐氏封一品誥命夫人,其她妻妾等具有誥命賞賜。

集顯赫榮耀於一身,作為最受皇太後和當今正統皇帝信任的張灝,無疑是此次驚天變故的最大受益人,可惜明眼人就能看出,灝二爺卻因此失去領兵打仗的機會,今後恐怕再也無法踏足北方一步了。

五月二十二日,張灝上書謝恩,並奏請皇太後和皇帝恩準,申請調往福建兼任水師提督,消息傳出,滿朝稱讚,父子二人分開,算是解了一門雙公的嫌疑隱患。

六月十六日,正統皇帝大婚,正式冊封吳氏為皇後,並修建皇家別院,用來安置皇室一幹遺留嬪妃,從此成為定例。

正統皇帝下旨,廢除東廠衙門,消減錦衣衛的人數和實權,取消錦衣衛死刑大牢,裁撤宦官人數,科舉取士按照南六北四的標準,全面裁撤各地藩王的護衛和日常用度,舉國沸騰。

乾清宮。

昔日的宮殿徹底變了模樣,因為有風水不好的嫌疑,因此被重新徹底修繕。

步行而來的張灝一身紫色蟒袍,神色覆雜,默默站在臺階下靜立半天,這才緩緩而上。

含笑走進宮殿中,就見正統皇帝苦著臉趴在禦書案上,一見張灝進來,立時歡喜的叫道:“灝哥哥,你可算來了,救我。”

望著昔日和自己最親厚的小弟,張灝先是正經顏色的施禮,一本正經的朗聲道:“臣參見陛下。”

身材長相酷似父親的朱瞻墉,個子不高,身體肥胖,苦笑道:“唉,愛卿免禮,朕如今真是苦不堪言啊!”

兩人年紀仿佛,朱瞻墉今年不過十六歲,又一直不被重視,性子比較懦弱善良,正是最貪玩的年紀,驟然間當上了皇帝,整日裏被大臣教導為君之道,又要處理大量奏疏,不是祖宗那些精力充沛的英明帝王,小胖子哪能受得了這個?

上面到有賢惠端莊的皇太後垂簾聽政,只可惜緊守著嬪妃不得幹預朝政的祖訓,每天只是盯著兒子的一舉一動,這些日子因為失去丈夫兒子,悲痛之餘,至今還抱病床上。

“多聽從各位大人的意見,陛下要做的無非是審閱一遍,遇到拿不準主意的就留中不發,第二天再和閣臣們商議,應該能輕松一些。”

張灝也沒什麽良策,難道還要勸皇帝把皇權下放嗎?雖說是正確的選擇,但這時代卻不能輕易說出口,此乃大逆不道的建議。

朱瞻墉小眼珠一轉,撫掌叫道:“那就尋幾個認字的太監,幫朕審閱處理這些奏疏,都快堆積如山了,這麽下去,朕恐怕都要累死不可。”

張灝頓時苦笑,太監能歷朝歷代不倒,委實是帝王無奈下的選擇,不說協助處理政務,就說這人有親近之分,誰不對打小照顧自己的公公感覺親切放心?為了制衡權臣的出現,歷代皇帝扶持太監都勢在必行。

恐怕大臣們都深知這其中奧妙,因此沒人會奉勸帝王取消宦官吧?不是不想,實乃不能也,誰敢讓男人進宮服侍帝王?再說三宮六院這麽大的皇宮,宮女哪有力氣幹重活,難道要勸帝王少娶幾個老婆?

即使自己有一肚子的良策,張灝也不想此時說出來,朱瞻墉現在年紀尚小,或許會對自己言聽計從,但今後絕對會成長一位真正的帝王,即使是個昏君,那也會牢牢的抓住皇權,除非天災人禍齊至時,方能徹底進行改革。

“萬萬不可讓太監幹政,此例一開,今後將永無寧日,宦官識字,就會趁機禍亂朝綱,陛下,假如要是你重用太監,到時別怪我出手殺了他們。”

朱瞻墉一臉苦澀,哀求道:“那怎麽辦?總不能真的累死朕吧?”

張灝呵呵一笑,這親切的笑容立時引得皇帝大喜,他自小跟在張灝身後長大,對這笑容再熟悉不過了,知道兄長一定是有好計策了。

“帝王之道,無非是制衡二字,太祖陛下精力充沛,可以日夜處理奏疏,而太宗陛下則依賴閣臣,自己同樣一絲不茍,可惜兩位陛下都是千年不遇的一代雄主,不是人人都能如此的。”

“是啊!去年看到父皇勞累,當時還不以為然,今日方知,父親已經是比我強過百倍,更別說先祖了,唉!”

含笑拍拍垂頭喪氣的小皇帝,張灝鼓勵道:“不要妄自菲薄,陛下天性仁義善良,聰慧天成,作為帝王,放著滿朝文武不用,而凡事都要自己操心,並不是明智之舉,時間久了,大臣們只知道唯唯諾諾,反而是禍非福。”

感激的點點頭,自從登基之後,並不算聰明的少年皇帝,幾乎天天被鐵面無私的老臣訓斥,這儒家教學就講究一個尊師重道,好像不嚴厲就顯不出你學問多麽高深,哪怕面對的是位帝王,一樣是有錯就罵。

皇太後心情不好,早晚請安都要勉勵一頓,可惜同樣是批評教育的時候多,讚揚的時候鳳毛麟角,因為這位貪玩懶惰的皇帝,委實拿不出什麽能讓人讚揚的地方。

今日面對一直佩服的兄長稱讚自己,朱瞻墉那是打心眼裏開心,他正處在少年人最叛逆的時期,鼓勵和支持對他的影響很大,其實很多皇帝行為乖張,就是在年少時受到的壓抑批評太多,以至於人格扭曲,長大登基為帝後往往就會變得性情乖張,這古時皇子遠不是後世想象中的好過,甚至用戰戰兢兢形容都不為過,因為一舉一動都要受人監視,性命更是朝不保夕。

“為政之道我也不懂,這個還要請教眾位大人,不過可以把閣臣分成兩撥,老持成重,精通政務的處理機要,而年輕些的只是封為學士,並不許以實權,每日協助陛下處理奏疏,分別把奏疏整理精簡,講解其中的不懂之處,由陛下最後審閱擬旨,我想人多力量大,效率就能因此提高不少,又不用依賴太監,暫時可以試試。”

隨著張灝侃侃而談,朱瞻墉立即變得眉飛色舞,他並沒有想的太遠,只要能節省每日處理政務的時間就足夠開心了。

“就依著愛卿之言,反正不重要的奏疏就交給大臣們去辦,事事都要我做主,哪還不天下大亂了?”正統皇帝笑嘻嘻的說道,他自小就沒有成為帝王的覺悟和準備,非常有自知之明。

張灝的建議無非是設立一個專門的秘書處而已,其實早前太祖皇帝時期的內閣,就是起到秘書和顧問的作用,實權一點沒有,而到了永樂朝,則慢慢有了些權利,但那也只是因為朱棣喜歡打仗,不得不分出一些而已。

後來隨著幾代皇帝年紀幼小,閣臣的權利漸漸擴大,最終形成和帝王,太監三足鼎立之勢,甚至某些朝代首輔的權利還能大過皇權,只可惜文人內鬥太過殘酷激烈,生生把一個最能振興民族的明朝滅亡了。

內閣的重要性張灝心知肚明,也有意擴大閣臣的權利,而設立小內閣,就能起到制衡監視的作用,又因為都是文人出身,不會演變成太監崛起的煩惱,至於最終會發展出什麽情形,恐怕誰都預想不到了,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執行,而是人就有私心雜念,就有欲望,防止官吏腐敗在後世都是難題,何況一個封建王朝。

繁雜的內政和永無休止的黨爭,幾乎是橫貫歷史的永恒旋律,張灝早就放棄成為一帶權臣而銳意改革的想法,因為那根本不現實,也超出他的個人能力。

不過張灝並未因此放棄改變民族,強省民族的希望,他已然有了新的計劃,最近甚至都變得有些急不可耐,沒有了來自朝廷的掣肘和監視,這些想法,都可以馬上實施了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